早安。
這是昨晚住宿飯店-Drei Könige的窗外景色
昨天回到飯店時已經有點晚,
房間不大,設備也不新,光線也暗暗的...
有一種奶奶家的感覺。
打開窗戶看到對面住家,光線也挺暗的,
想想這幾天住得這麼多飯店似乎都沒有主燈,
反而使用了大大小小情境燈,本來以為這是飯店的陰謀,想讓旅客看不清楚...
看到住家也是這樣,才了解這是一種style,
我們習慣亮通通的家,就沒有辦法有悠閒的氛圍了,是不是呢?
忘記照房間,但照了走廊...
其他人因為昨天沒看到獅子...一早就先出發看獅子和其他景點了...
玩到最後我電池有點沖不飽,快報銷了,一天比一天難起床...
吃早餐~
早餐從無特例...
這家有提供粥,但我沒吃...因為不知道怎麼配...
吃完早餐,踏上一個人的旅途...
昨天鄰居家的房子不錯~
昨天看到神神秘秘的藥局。
沿湖耶穌會聖方濟各沙勿略教堂那條路,今天是一整排的市集。
看看有什麼可以買~~
起司買回去太臭就太可怕了。
但我在這攤買了燻肉,
店員小姊給我吃了餐了紅酒的起司,是真的蠻好吃的,
可惜我說要帶上飛機應該會被抓...所以挑了真空包裝的燻肉,
一小塊秤重也要台幣1000塊!!高檔高檔!!
賣漂亮植栽、花的攤販挺多的...
如果我住那裡的話應該會買...
早上的琉森有一種優閒舒適的感覺
羅伊斯河(德語:Reuss)是瑞士境內的主要河流之一,長度為158公里,集水區達3425平方公里。羅伊斯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區,流過聖哥達山口,於烏里州流入琉森湖直至在琉森市流出,然後與利馬特河在布魯格(Brugg)滙流於阿勒河,最後河水流入萊茵河經過德國注入北海。
羅伊斯河流過琉森的地標卡貝爾橋(Kapellbrücke,又名水塔花橋)及聖哥達山口的托伊福斯橋(Teufelsbrücke,又名魔鬼橋)。(wiki)
老人管樂團
逛完小市集,
準備搭車前往蘇黎世啦~
聽說,其他人買錶不亦樂乎,
我等了他們一般車,後來決定不等了就自己先去蘇黎世了...
早知道是這個結果我就不等了~~亨亨
在等待的時間,逛了逛超市,快要回去了也要開始準備禮物啦。
想幫貓狗買點點心,這裡賣的比較便宜一點。
但有點擔心會被海關狗狗發現,一直在猶豫中。
最後還是打包了。還好有這樣做~~
買了蘋果汁~在車上喝。
竟然在下雨...
蘇黎世車站的地下街,應有盡有。
外頭還下著雨,
躲進博物館中。
Landesmuseum Zürich,建築物建於1898年。
買票時問了售票人員,swiss pass是否有包含,他說有,
然後我想花個5塊租個導覽吧,他說不用...有免費的。
手機app導覽可下載,接自己的耳機就可以,真佛心
博物館大廳
包包很大,先去寄放包包。
開始導覽
跟著導覽廳到了一些東西,導覽是下載的app,
所以及變回台灣後還是可以再打開來聽。
1.尤利烏斯劍(Pope Julius'2 Sword)
送給瑞士傭兵的一把被教皇祝福過的劍,
用以感謝瑞士傭兵的英勇,保護了教皇的安全。
教皇常常將被住福的寶劍贈與他人,但傭兵是很少見的,
畢竟傭兵拿錢賣命,其實並不是忠誠的象徵。
牛鈴~~
2.聯盟信件
提供了瑞士聯邦的四份結盟文件,
自1300年瑞士開始地區結盟,
雖然地區時常衝突,但還是結盟提供軍事互助以確保阿爾卑斯山路貿易安全。
1513年以有13個城市加入聯盟,
文件下方掛的印鑑就是代表聯邦各地的代表信物。
聯盟掛毯(英文導覽,能聽懂得只有這樣了)
紅帽子的是法王,對面的蘇黎世市長。
這同樣的掛毯現在在法國也還有一張。
3.聯邦委員會議政廳(Federal Council Chamber)
我坐在議長的位子上...
聯邦宮在伯恩,就是第一天來瑞士去的那兒。
總共7為委員由亦會選出代表四大政黨,
1848年開始聯邦政治共有26個州,並實行直接民主。
這雕像的意思應該是說,瑞士的勞動人口吧...
意思是他們的努力造就了今天的瑞士。
4.貿易協議
1939/9/1德國攻打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瑞士自始至終堅持中立角色。
1940/8/9瑞士與納粹簽下了貿易協議,使的瑞士免於二戰威脅,但也提供納粹軍事用品、物資...等支援。
文件上有希特勒的簽名。
5.新約全書(New Testament)
瑞士為宗教改革聖地,許多宗教改革者都聚集於此,馬丁路德、喀爾文...等等。
1516年印刷的精美希臘語新約全書,編譯者為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
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德語:Erasmus (Desiderius) von Rotterdam,又譯埃拉斯默斯、伊拉斯默斯,史學界俗稱鹿特丹的伊拉斯謨,1466年10月27日-1536年7月12日)是中世紀尼德蘭(今荷蘭和比利時)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為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謨是一個用「純正」拉丁語寫作的古典學者。
伊拉斯謨的作品很多,而最重要的卻非其創作的作品,而是他編的希臘文新約聖經。由於他為了搶在西班牙主教之先,因此並沒有做詳細考據,只是把手上的希臘文手卷排出來,如有異文便選出最流暢的。而由於他找不到啟示錄的最後一部分,因此便用拉丁文武加大聖經倒譯出來。此聖經後來被馬丁·路德譯為德文,成為宗教改革時期基督新教世界的第一本聖經。
1531年第一本德文版新約全書
6.登月錶(Moonwatch)
OMEGA Speed master超霸系列登月計時碼錶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時,太空人伯茲·艾德林 Buzz Aldrin登月時配帶著。
本來阿姆斯壯也帶了一支,但艙內季時氣壞掉,他拿自己的錶頂替,意思是這支錶能抵抗劇大的艙壓...各種氣溫驟變...
一支大概要20萬唷~~!!!
1848年OMEGA成立於1848年瑞士比爾,
電影007中,詹姆斯龐德也是愛用者...
7.杜福爾地圖(Dufour's Map)
這個地圖是製圖學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利用線條繪製出三維立體觀,讓瑞士的地貌能清晰展現在紙上,
在杜福爾之前是無法以上帝的角度看見自己所站的土地的。
陡坡使用短、粗線條;緩坡使用長、細線條,是繪圖方法,
但其中還含有精細的測量學...這導覽沒說...
紀堯姆·亨利·杜福爾(法語:Guillaume Henri Dufour,1787年9月15日-1875年7月14日),生於德國康斯坦茨,是瑞士近代著名人文主義者、軍事家、政治家、製圖學家和工程師。
1847年,杜福爾受瑞士邦聯(激進-自由派各邦)委託,作為軍隊最高統帥以迅速而較少傷亡的方式贏的瑞士內戰的勝利,奠定了瑞士聯邦次年建國的基礎。他於1845-1864年繪製的瑞士地形圖(杜富爾圖)至今是瑞士地圖的典範之作。1863年,杜福爾在亨利·杜南的邀請下參與組建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並擔任首任主席。
1875年,杜福爾於日內瓦逝世。阿爾卑斯山第二高峰、瑞士最高峰杜富爾峰以他命名。
9.天球儀
這顆小小的天球儀裡標記了1000多顆星星,
是一顆球狀星圖,也是一個彈簧鐘。
1594年在圖根堡被設計出來。
聖加侖天球儀
聖加侖是瑞士東北的一個城市,聖加侖修道院是當地著名古蹟,還有誇張漂亮的聖加崙圖書館,Mark!!
這個天球儀應該是目前能知道最早的一座天球儀了,當時澳洲都還未被發現呢!
你這女騙子!!
Diessenhofen altar
在所有中世紀教堂中都能見到這種祭壇,
左右兩翼可以打開,以配合不同的需求。
排排站,吃果果。
Palm Sunday donkey
耶穌騎小驢子是用在復活節前重要慶典的物品。最前頭這隻是現存最早的驢子西原1015年,
因為這樣的宗教慶典後來慢慢式微,因此許多驢子都變成廢物,燒掉或是廢棄。不然這應該是非常常見的宗教器物。
棕枝主日(英語:Palm Sunday),公教稱聖枝主日,亦稱棕樹主日或基督苦難主日(因主耶穌基督在本週被出賣、審判,最後被處十字架死刑),是主復活日前的主日,標誌著聖週的開始,為羅馬公教、正教會、聖公宗、信義宗等各派慶祝的節日。
據《福音書》記載,主耶穌基督於此日騎驢入耶路撒冷,受到民眾手持棕櫚樹枝、歡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禮遇[1]。因此,各派教會對此日的慶祝,往往以主耶穌基督的榮耀為主題,多以棕枝裝飾教堂(在臺灣有時以蘇鐵樹枝代替)。
10.腳型聖物箱
用來保存聖人殘骸。
這個腳型的聖物箱裡,放了一個嬰孩的腳踝骨,
在《新約聖經》中,阿律王知道伯利恆有個君王誕生了,就派三智者先行,假意跟隨朝拜。當三智者從另一方向離開後,他下令將伯利恆及其周圍境內兩歲以下的所有男嬰殺死,而耶穌一家在其死後才回到拿撒勒。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研究報導除了聖經之外並無其他歷史資料紀錄這件大量殺死嬰兒的事件。然而當時的伯利恆乃一小村莊,兩歲以下男嬰的數量可能不超過二十,這也許是為何這起事件缺乏史料記載的原因。
嗯~懸疑的味道。
精選展覽就這樣結束了...
覺得意猶未盡,根大英博物館比起來真的不夠滿足。
其實因中文導覽也比較少,不然其實能聽的東西應該可以更多一點,
(現在正在聽英文導覽...)
其他展覽-瑞士的動物們(我自己取得)
聖伯納犬
牛兒
兩個男生在擠奶中...
備註:
*聖巴托羅繆之夜
發生在法國的宗教大屠殺,或許是新教徒轉往瑞士發展的契機吧?
*烏利希·慈運理,基督教新教神學家,瑞士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
慈運理生於瑞士威德赫斯城。當時是瑞士愛國主義剛興起的時候,瑞士傭兵制度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慈運理進入了維也納大學和巴塞爾大學接受教育,深受人文主義影響。當他在格拉魯斯與艾因西德倫擔任神父後,仍繼續他的學業,受到伊拉斯謨著作的影響。慈運理本身反對教會傳統、贖罪券和崇拜馬利亞等傳統信仰。
1518年慈運理成為蘇黎世大教堂的神父,在那裡開始宣揚宗教改革的思想。1522年因為反對在大齋期的禁食,開始受到公眾關注。在著作中,他指出在教會階級的腐敗,提倡教士結婚,並攻擊禮拜場所使用聖像。1525年,慈運理推出了新的禮儀。對於嬰兒洗禮,慈運理曾與重洗派一起試圖廢除,但後來因政治因素妥協,導致與堅持進一步改革的重洗派決裂。因為慈運理與重洗派的衝突導致重洗派被迫害,歷史學家曾爭論他是否使蘇黎世成為一個神權政治的城邦。
之後宗教改革擴及瑞士邦聯其他地區,但有些城邦仍傾向維持天主教,瑞士邦聯因此依宗教分裂為支持宗教改革的城邦聯盟,以及支持天主教的城邦聯盟。1529年,戰爭尚未爆發。該年,慈運理與馬丁·路德在德國馬爾堡會面協商,企圖整合雙方在宗教改革思想上的分歧。馬爾堡會議中,前14條半都達成共識,但最後討論聖餐禮時對聖餐意義的觀點卻完全不同,導致兩派整合失敗。馬丁·路德認為聖餐中基督的確實質降臨(同質說),而慈運理則認為聖餐只是一種象徵的記念(象徵說)。
1531年,慈運理的聯盟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5個天主教城邦突然襲擊蘇黎世,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分戰死,年僅47歲。慈運理所留下的神學思想、禮儀還有教會制度,至今仍影響著改革宗教會。
建築物在整修中
雨還是一陣一陣的下,但得到短暫的晴天。
我想要搭公車去逛逛幾個蘇黎世的重要景點。
但我不小心坐反了...
蘇黎世火車總站(德語:Zürich Hauptbahnhof,簡稱Zürich HB),又稱蘇黎世總站、蘇黎世中央站,為瑞士全國最大鐵路車站,現有26個站台(月台),地理位置位於蘇黎世市中心。
至1991年,蘇黎世站無地下通道,所有列車必須進站,前往其它車站的列車必須更換機車的方向,連接通往他站的機車。主要遠途及部分市郊列車停靠在3~18站台。1991年,地下隧道開通(為此設置地底站台四個,為21~24站台,開往蘇黎世湖東岸/右岸方向)。現時,蘇黎世站正在進行擴建,地底將開闢遠途直通車站,並設四個新的地底站台(31~34站台)。為應對大客流,附近的郵局部分已改成臨時車站,現為51~54站台區域;地底擴建完成後,該區域將予以撤銷。另1、2站台為市郊鐵路頂端式地底站台,原先為地鐵預留。
蘇黎世站地底下有多加商場(RailCity),且由於地處聯邦政府區域,可以在周六晚上和周日全天合法經營。蘇黎世站的高端候車區限乘坐國際列車一等座及一等年票持票人使用。
國際列車如法國的TGV、義大利的Cisalpino、德國的ICE等重要高速列車以及國際臥鋪列車,都在蘇黎世站停留。
另外,車站外的車站大街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一條商店街之一。
閱兵廣場下車
蘇黎世聖母大教堂(Fraumünster)是蘇黎世的一座歸正會教堂,創立於853年,國王捐建了這座本篤會修女院,其土地免除賦稅,並直接受其管理。1045年,國王亨利三世授權修女院開設市集,徵收通行費,並鑄造貨幣,使得修女院院長事實上成立城市的管理者,由修女院院長任命市長。然而,修女院的權力在14世紀逐漸變小,開始出現不受修女院支配的獨立的市長。
1524年11月30日,修道院在慈運理宗教改革過程中解散,1898年修道院建築被拆除,為建造Stadthaus讓出地方。今天這座教堂是瑞士歸正會在蘇黎世的34個本堂區之一。
堂內五扇花窗玻璃是馬克·夏卡爾1970年的作品,分別描繪先知(以利亞升天)、雅各(與神摔跤、夢見天梯)、基督(生平)、錫安(世界末日天使吹號)和律法(摩西)。
前方的蘇黎世大教堂
左邊是一個政府機構
Hans Waldmann騎馬雕像,他曾任蘇黎世市長語重要軍事將領。
利馬特河從蘇黎世湖北端引出,然後流經蘇黎世市中心,再向西北方流35公里,最後注入阿勒河(Aare),利馬特河口位於小鎮Brugg的北面,離羅伊斯河(Reuss)河口不遠處。
利馬特河(Limmat)的名字起源於舊有蘇黎世湖的兩條支流連特河(Linth)和馬克河(Maag),該兩條河道在十九世紀初進行過治理工程,合併為現在的利馬特河。
利馬特河主要的支流有西爾河(Sihl)及雷比舒河(Reppisch)。利馬特河流經的主要城鎮除了蘇黎世之外,還有Dietikon、Wettingen及Baden等市鎮。
利馬特河像其他瑞士境內的河流一樣被善用作水力發電,雖然只有35公里長,但已建了十多座水力發電站。
其實最後一天我已經有點昏頭了...
看到什麼河我都不像第一天那麼有求知慾去查,腦子裡只想著應該市阿勒河吧...
我渡河了...
但我那時沒有想清楚,
所以怎麼樣也沒找到聖彼得教堂(其實就是右側那個咖啡屋頂的...)
我還一直以為雙塔的蘇黎時大教堂就是聖彼得教堂...
整個昏頭。
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r)是瑞士蘇黎世的3座主要教堂之一(另外兩座是蘇黎世聖母大教堂和聖彼得教堂)。教堂位於利馬特河河岸附近。今天的教堂始建於1100年前後,約1220年揭幕。根據傳說最早的教堂為查理曼創建。蘇黎世大教堂是一座修道院教堂,在中世紀與利馬特河對面的蘇黎世聖母大教堂形成競爭。查理曼的坐騎跪倒在蘇黎世主保聖人Felix 和 Regula墓前。根據傳說,它早於聖母大教堂,後者由查理曼的孫子所建。最近的考古證據證明此處是羅馬人的墓地。
蘇黎世大教堂在宗教改革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1520年,慈運理在蘇黎世大教堂任職期間開始了瑞士德語區宗教改革,在1523年,他贏得了一系列由法官主持的辯論,最終導致當地政權批准教會與羅馬教宗斷絕關係。在1524年,偶像破壞者移走了管風琴和宗教雕像。其他變化還包括,放棄四旬齋,改變彌撒,否定獨身,在齋戒日吃肉,將聖經選讀集改為新約全書7年循環,教會音樂方面的禁令,以及其他重大的改革,使這個教堂成為宗教改革史上最重要的地點之一和瑞士德語區宗教改革的誕生地。該教堂設有宗教改革博物館和蘇黎世大學神學院。
蘇黎世大教堂為羅曼式,其雙塔被視為蘇黎世公認的地標。
海因里希·布林格(英語:Heinrich Bullinger,1504年7月18日-1575年9月17日),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新教論辯家,也是慈運理的繼任者。他曾就聖餐教義等論題與路德之間發生爭論,後人評論其重要性及對宗教改革的影響力明顯被低估。他的布道文集有德文、拉丁文和英文本出版。
走進去逛逛吧~
遠眺聖母大教堂。
我一直以為所在地為聖彼得教堂,
所以坐在教堂裡的祈禱座位上一邊休息,一邊滑手機確一直沒辦法弄清楚自己在哪...
覺得疑惑。
有個大陸的女生來跟我搭話,說她第一天來,我說我最後一天了,她問我蘇黎世什麼好玩,我跟她說我也剛到這裡...她說有林登霍夫山問我登了沒...之類的...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真的有點神智不清,可能真的太累了...
雖然表現的不累,但其實已經累壞了...
教堂在整修,一直有敲敲打打的聲音,所以就放棄登高望遠的行程...
在教堂休息一下就出去了。
開始下雨...
但我還有任務沒有解完...還有吸盤魔偶沒抓到,
但其實那兩個帳號都被懲罰了,所以我抓到死也不會抓到,所以等於是我被懲罰,
冒著雨在神智不清的蘇黎世抓了半天,只有抓到自己的。
本想徒步走回車站前大街,
但因為我已經過河了...(但我忘了)
所以只覺得這裡很奇怪...
好不容易找到車站,只好座車回去,近飯店check in.
聖彼得教堂得尖頂在河的對面...
車站對面的這個漂亮房子,原來是蘇黎世市政廳
建於1694-1698年。1798年以前是蘇黎世共和國的政府駐地。1803年以後,屬於蘇黎世州所有,設有州議會和市議會。
蘇黎世市政廳位於利馬特河濱河路,臨利馬特河和市政廳橋。
我必須說,
蘇黎世我沒有什麼真正看到...
幾個景點我要列下,Mark!!
1.聖彼得教堂
2.林登霍夫山(Lindenhof)是一個扁平的冰磧丘陵和市民廣場,為末次冰期的遺蹟,海拔428米,高過利馬特河約25米,位於瑞士蘇黎世的老城區。古羅馬和卡洛林王朝時期皇宮曾設於此。山頂區域包括史前、羅馬和中世紀建築遺蹟,已被列入瑞士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名錄。
林登霍夫山北到烏拉尼亞街(市警察局),南面靠近聖彼得教堂,西到車站大街,東到利馬特河。
3.蘇黎世美術館(Kunsthaus Zürich)
4.伏爾泰酒館
5.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最後一晚住在Hotel St.Gotthard
是一家四星級的飯店,挺舒適的。
腦子裡想著還有紀念品沒買,
所以放個行李拿個包包就又出門了。
旅館旁的小公園。
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年1月12日-1827年2月17日)是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要素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為西方「教聖」、歐洲「平民教育之父」。
目的地是當地知名超商coop開的百貨公司,
在那裡大肆掃貨各種餅乾、糖果。
回程買了焦糖肉桂餅,
回房間享用。
coop自己出的辣味洋芋片,確實有辣喔~~
什麼意思,一塊的意思嗎??
吃了東西、看了電視、翹了腳...
我又出去採買了...
這次隨便逛了逛,逛了個書店,買了電子書的衣服,還有買旅遊必買得當地帆布包~
然後還買了香水,因為害怕狗鼻子...
趁著天未黑,
想去遠一點的地方逛逛...
去一家瑞士有名的包包店吧~~
出發前被團友遇上...
她說很羨慕我可以到處走不怕迷路,所以她很想跟我一起玩玩看...
所以我們出發了!
Alfred Escher 阿尔弗雷德·埃舍尔
埃舍尔被称为瑞士19世纪的“国王”,他是土生土长的苏黎世人,是瑞士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他对瑞士的主要贡献有:成立了著名的瑞士人寿保险公司,资助圣哥达铁路隧道并为其投保,成立了著名的瑞信银行,还联合创办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1848年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进入起飞阶段-而其中的关键就是铁路网的建设。19世纪上半叶,瑞士的铁路总长仅为23公里,局限于苏黎世和巴登之间。而在同一时期,英国、德国和法国的铁路网络已经遥遥领先。对于私人铁路建设在瑞士的发展,埃舍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推动了该领域企业间的行业竞争。“埃舍尔体系”聚拢了瑞士政治、行政和经济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作为人脉核心,它实至名归,显示出极其重要的意义。19世纪50年代末,瑞士中部已经布满纵横的铁路线路。
阿尔弗雷德·厄谢一生多恙,最终于1882年逝世。临终前,只有他的爱女Lydia守在他的身旁。他年轻的妻子和另一个女儿分别于1864年和1880年早逝而去。为了纪念他对瑞士的贡献,瑞士雕塑家理查德·起士林Richard Kissling于1889年为其打造了一座铜像,矗立在苏黎世火车站的正前方,这位“国王”可以永远站在这里检阅这座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城市了。
要去FREITAG Flagship Store Zürich
和蘇黎世車站只有一站的差距,
但還是得搭地鐵過去。
店面就在貨櫃中,很神奇。在方方的貨櫃中上上下下得找包包。
防水防很多東西的塑膠包~~
相當厚重。價格不低,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
就到此一遊吧!!
旁邊還有不同的選物店,
在一家主打非洲、法國商品的店裡花裡一點錢...
離開比較熱鬧的蘇黎世鬧區,進入當地人的生活圈中,
看見他們實際的生活風貌,也是一趟旅行中不可或缺的橋段。
鐵路的橋下面全部規劃成商店,
圓拱造型很漂亮。
一大堆壺鈴~~
繞了一圈,超商買點東西,就準備回去吃飯了。
飯店對面就是IKEA,怎麼那麼小家??
Mühlesteg,橋上都是愛情鎖...
愛情鎖到哪都可以鎖...
最後一天了,又喝了啤酒~~
回飯店前又逛了一下超市。
一家看起來不錯的飯店。Central Plaza Hotel
一堆怪異的南瓜
晚上的車站~
說是很厲害但是貴的巧克力專賣店。
飯店大門的衰衰石獅。
跟床頭的希臘獅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