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弗乍克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比較Fournier跟Piatigorsky的演奏,
論知名度傅尼葉可能比較高,可能跟他比較長壽也有一點點關係,
但我一直都很欣賞Piatigorsky,
即便當我開始聽音樂時他早已經過世,
他的演奏有一種魅力,一種溫暖,
雖然在youtube上面有看到一些演奏影片,有少部分不那麼精準...
大學的時候我覺得很confuse,無法說服自己為何比較喜歡他的演奏,
難道只是因為覺得他長得帥嗎??
現在經歷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表演,
發現精準無失誤,無異於工匠的表現,
如果不那麼精準,但卻有辦法觸動人心的話,那精準也是可以被拋棄的。
剛好看到一個有關Piatigorsky跟海飛茲合作的一段評論,「皮亞提果斯基來自俄國,演奏火熱感情,與海飛茲的節制冷酷根本是兩個典型。海飛茲與皮氏卻合作相當愉快......」,
沒錯!!Piatigorsky的音樂熱情,聽了充滿希望,
因此我才一聽就喜歡上的他的音樂。
大提琴體積很大,演奏者要輕鬆拉奏其實是不可能,尤其是曲目有點速度就更不可能了,
一個急板多半就可以讓演奏者出力到臉都變形,不知道是在拉琴還是被琴拉。
不過聽眾就是愛聽這種演奏者與樂器之間的摩擦達到臨界值的這種張力,
如果是想聽刺激的,那建議聽其他人可能比較能聽到。
這部分Piatigorsky感覺就太溫暖了一點,少了點銳角。
1932, at the age of 29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